江苏省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时空特征分析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资源、环境密不可分,环境在为人类提供物质基础的同时,也会通过自身承载力对人类活动起到约束作用。合理开发及利用资源和环境可以造福人类;反之,过度开发资源会带来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人类自身发展[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且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工业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这使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矛盾更加突出[2]。
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和不遗余力追求的目标,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在研究区域方面,对中国东北、西北、西南等地的研究较多,多涉及山地、高原等[3-5],如陈武苹等[3]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2006—2015年黔西南州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指出该区域协调发展稳定性不高,波动性较大,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在空间范围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省级、市级、城市群等尺度[6-10],如秦泗 刚等[7]利用耦合协调度 模型分析2000年以来克拉玛依市人口、经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该市发展类型依次分为人口主导经济滞后型、人口主导环境滞后型、经济主导环境滞后型。在研究方法方面,关于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关系的评价方法多样化,包含变异系数法、模糊及灰色理论法、系统动力学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11-14],如王利香等[12]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测算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结构与资源、环境的系统耦合度,结果显示人口结构中与资源、环境关联度最大的是中等教育人口数量和城镇人口数量,关联度最小的是文盲人口数量。目前,学术界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但由于中西部地区资源、环境较为脆弱,关于中西部地区的研究明显多于东部沿海地区;此外,已有研究大多关注系统协调度在时间或空间单一维度上的变化趋势,而涉及时空二维特征的研究较少,不能充分揭示协调度的时空变异属性。
江苏省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水资源充沛,且动植物资源丰富。作为人口大省和经济强省,2018年江苏省常住人口位列全国第五,达8 050.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国第二,达92 595.4亿元,仅次于广东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江苏省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均资源减少、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日趋严重。此外,江苏省存在明显的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分化,加上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及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各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系统发展差异明显。
从时空角度出发,探讨江苏省人口-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关系,对该区域系统的协调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江苏省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协调发展度测算模型,计算江苏省2010、2015、2017年人口-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一步分析其时空特征。
1 指标体系及研究方法
1.1 构建指标体系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15-17],根据数据的系统性、层次性、发展性及可获取性等原则,结合江苏省的发展特征,将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框架设定为3个系统。其中,人口系统主要考虑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3个方面;资源系统主要考虑资源禀赋和资源利用2个方面;环境系统主要考虑环境压力和环境响应2个方面。具体指标名称及指标属性见表1。
表1 江苏省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注:“+”代表正向指标,“-”代表负向指标?
1.2 研究方法
1)数据标准化。由于指标有正有负,因此采用较为稳健的标准化公式,即陈守煜[18]提出的标准化公式来消除指标的正负性,具体公式如下。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式中,xij为第i个系统第j个评价指标的指标值,xˉij为xij标准化处理后的结果。
2)指标权重。由于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在计算指标权重时,将立体数据转化为平面数据存在缺陷。基于此,引入郭亚军[19]提出的基于时序动态视角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来确定指标权重。
假设关于n个被评价对象,取定m个评价指标r1,r2,…,rm,且按时间顺序t1,t2,…,tN,获得数据{rij(tk)},构成时序立体数据表。对时刻tk取综合评价函数:
文章来源:《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网址: http://www.dqyhjgxxb.cn/qikandaodu/2021/0707/507.html
上一篇:范县濮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经济责任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