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清:为大气环境“把脉”
在某新型大气痕量气体探测载荷定标现场,刘文清院士和研制人员一起开展该载荷的实验室定标。
刘文清院士提醒技术人员真空环境下遥感载荷热试验的注意事项。
光学、环境科学,在普通人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学科,为何能产生交集?
“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就像今年高考作文主题一样,实现了‘跨越,再跨越'。目前,我国的大气环境光学监测技术已经可与欧美发达国家 ‘并跑'。 ”刘文清谦逊地说,“如果高考作文满分10分,我得给自己扣2分。这2分寄希望于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们,希望他们能够继续攻克难关,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突破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卡脖子'问题,开发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更加先进的光学监测技术和设备。 ”
漫步林间小道,刘文清院士和青年学子分享科研心得。
今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的素材是“双奥之城”北京。对两次承担奥运会环境监测任务的刘文清团队而言,这是道“送分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正是我国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的时期。刘文清率领团队建立覆盖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大气环境立体综合监测系统,为空气污染预警和制定减排措施提供科学数据支撑。2022年,北京冬奥会,刘文清团队研发的车载激光雷达,能够快速精确获取大气颗粒物的区域分布特征,并成功预测了冬残奥会第一天的沙尘污染。
刘文清院士与技术人员查看大气环境观测场的激光雷达安装与调试情况。
从北京奥运会到北京冬奥会,14年间,刘文清带领团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建设天蓝、水清、草美的生态环境,打造了一个“天、地、空一体化”的立体综合监测网。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大气环境因素对疫情传播和防控具有重要作用,而武汉却缺乏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环境数据。刘文清临危受命,亲赴武汉,带领团队加班加点改装大气环境立体监测车,在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等重点区域开展走航观测实验,获取第一手大气环境数据,为病毒传播风险评估、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提供了科技支撑。
“一束光打过去,就知道污染物浓度是多少。像医生给病人做CT一样,我们是给大气环境做CT的人。 ”作为我国环境光学这一新领域的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光所学术所长刘文清率先提出了开展光学与环境交叉科学的创新研究。
刘文清院士检查航天卫星产品研制工作,对自研的成像光谱读出电路信号进行判读。
刘文清,1954年生于安徽蚌埠,原籍江苏徐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所长。主要从事环境监测技术和应用研究,发展了环境光学监测新方法,研发了系列环境监测技术设备并实现产业化,集成了大气污染综合立体监测系统并进行应用示范,开拓形成了我国环境光学监测技术新领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8年5月9日,高分五号卫星成功发射,我国实现了获得全球污染气体分布数据的能力。卫星搭载了安光所自主研制的3个大气监测设备,作为这些设备的总设计师,刘文清坚定地认为:“国之重器不能依靠进口,必须应用自主仪器设备! ”
刘文清院士在实验室测试实验装置的光路准直性。
“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包括污染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吸收光谱。通过设备对污染物进行立体垂直探测,就可以知道光路上不同高度的污染物的成分和含量。 ”刘文清介绍,目前,他率领团队建立了包括400多种大气污染物、100多种水体污染物、20多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光谱特征数据库,研发了污染物光谱定量解析算法和工程化应用软件,不仅能为大气环境“把脉”,还能“诊断”水体、土壤的污染情况。
文章来源:《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网址: http://www.dqyhjgxxb.cn/zonghexinwen/2022/0718/597.html
上一篇:「榜样」桂华侨:蓝天守护者
下一篇:绿色十年 | 刘文清:环境监测技术创新可推动我